详情
栗
编号: SQXZRGY-2024070473
基本信息
科: 壳斗科
属: 栗属
中文名: 栗
别名: 板栗、毛栗
拉丁名: Castanea mollissima
生长状况
真实树龄: 22(年)
树高: 10(米)
胸径: 13(厘米)
地径: 21(厘米)
海拔: 899(米)
东西冠幅: 4(米)
南北冠幅: 5(米)
坡位: 下坡
土壤名称: 风沙土
土壤紧密度:中等
生长势: 正常株
生长环境:良好
现存状态: 正常
位置信息
区域: 凤凰山片区
分布特点: 散生
权属: 国有
调查时间: 2024-10-23
小地名: 构皮湾
管护单位或个人: 石泉县林业局
属地监督电话:0915-6311836
特殊状况描述
栗,茎枝较粗,呈圆柱形;表面深绿色,有细纵纹和小绒毛;叶多卷曲,具短柄,叶片呈椭圆形,面黄褐色,幼叶被细茸毛;花朵较小,淡黄色,花冠较大,柱头黄色;花期5—6月;果期7—8月。 [13]在古书中最早见于《诗经》一书,可知栗的栽培史在中国至少有二千五百余年。
栗原产于中国,除青海、宁夏、新疆、海南等少数省区外广布南北各地,常栽培于海拔较低的低山丘陵、缓坡及河滩等地带。 栗喜欢生长在阳光充足、气候湿润的地区,属于阳性树种,耐寒、耐旱,对土壤要求较高,喜砂质土壤。
《本草纲目》中记载栗的药用价值:“栗咸,温,无毒;益气、厚肠胃、补肾气,可治筋骨断碎、心腹邪气、安中养脾、肿痛瘀血;生嚼涂之,令人肥健。”栗坚果可生食也可脱壳磨粉制糕点、豆腐等副食品;栗木黄褐色,边材色稍淡,纹理直,结构粗,坚硬,耐水湿,属优质材,经济价值较高。 古人咏栗颇多名句,如“瘐信云秋林栗更肥,方回云擘黄新栗”“山家蒸栗暖肥也,嫩也,暖也,尽栗之长,非老饕不知”都表达了栗果肉肥美的特性。
图片展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