详情
樟
编号: SQXZRGY-2024070509
形态特征:
常绿大乔木,高可达30米,直径可达3米,树冠广卵形;枝、叶及木材均有樟脑气味;树皮黄褐色,有不规则的纵裂。顶芽广卵形或圆球形,鳞片宽卵形或近圆形,外面略被绢状毛。枝条圆柱形,淡褐色,无毛。
叶互生,卵状椭圆形,长6-12厘米,宽2.5-5.5厘米,先端急尖,基部宽楔形至近圆形,边缘全缘,软骨质,有时呈微波状,上面绿色或黄绿色,有光泽,下面黄绿色或灰绿色,晦暗,两面无毛或下面幼时略被微柔毛,具离基三出脉,有时过渡到基部具不显的5脉,中脉两面明显,上部每边有侧脉1-3-5(7)条。基生侧脉向叶缘一侧有少数支脉,侧脉及支脉脉腋上面明显隆起下面有明显腺窝,窝内常被柔毛;叶柄纤细,长2-3厘米,腹凹背凸,无毛。
圆锥花序腋生,长3.5-7厘米,具梗,总梗长2.5-4.5厘米,与各级序轴均无毛或被灰白至黄褐色微柔毛,被毛时往往在节上尤为明显。花绿白或带黄色,长约3毫米;花梗长1-2毫米,无毛。花被外 面无毛或被微柔毛,内面密被短柔毛,花被筒倒锥形,长约1毫米,花被裂片椭圆形,长约2毫米。能育雄蕊9,长约2毫米,花丝被短柔毛。退化雄蕊3,位于最内轮,箭头形,长约1毫米,被短柔毛。子房球形,长约1毫米,无毛,花柱长约1毫米。
果卵球形或近球形,直径6-8毫米,紫黑色;果托杯状,长约5毫米,顶端截平,宽达4毫米,基部宽约1毫米,具纵向沟纹。花期4-5月,果期8-11月。
分布范围:分布于越南、日本、朝鲜和中国。其它各国有栽培。在中国分布于南方和西南各省区。
生长环境:樟常生于山坡或沟谷中。一般樟适宜生长在海拔小于1800米的地区,中国的西南及长江以南的地区生长区域分布在平均海拔高度1000米的区域。樟在光照充足、气候温暖、湿润的环境下长势良好,对寒冷的耐性不强。樟对土壤没有严格的要求,以在pH值呈微酸性的土壤中长势最好,其对涝灾的环境具有一定的抗性,在干旱的环境中长势不佳。
主要价值:
经济:木材及根、枝、叶可提取樟脑和樟油,樟脑和樟油供医药及香料工业用。果核含脂肪,含油量约40%,油供工业用。
药用:根、果、枝和叶入药,有祛风散寒、强心镇痉和杀虫等功能。 据《分类草药性》记载,樟有祛风散寒,理气活血,止痛止痒的功效;根可用于治疗感冒头痛,风湿骨痛,跌打损伤等症;皮、叶适用于吐泻;果能用于胃腹冷痛,食滞,腹胀,胃肠炎。
木材:木材又为造船、橱箱和建筑等用材。
观赏:樟是中国南方最常见的绿化树种,广泛用作庭荫树、行道树。 樟因全株散发出特有的清香气息,故在民间多称其为香樟。科学研究证明,樟所散发出的化学物质,沁人心脾,因此它是城市绿化的优良树种,长沙市的市树就是樟树。樟的寿命很长,树龄可达1000年以上。